【量化说】量化百问03:策略该怎么分类?
(一)
上一篇文章《量化百问02:宽客是干什么的?》中介绍了宽客的工作内容,大家也都了解了宽客们到底是干啥子工作的,他们工作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策略”这个核心。
量化策略到底是什么东东呢?
逼格高一点的说法就是:有限个可数量化的交易规则的集合。
我勒个去~~~这是啥嘛?
好吧,敝号还是秉承着说人话的原则,给各位看官“掰开了,揉碎了”地解释一下。
(二)
大家想象一下,基金经理手里有一本笔记本,某一页上面记录着:当股票出现***形态,且***指标出现底背离的时候进场,基于***公式计算出应该买入的仓位;当盈利 N% 后,加四分之一的仓位;当***指标由红转绿之后,按现价抛出全部仓位。
上面的就是一个写在纸上的策略,这个策略包含了进场点、出场点、仓位确认等数个交易规则,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的交易系统。
所以呢,你马上去找一个本子,胡乱写下几条交易规则,这就是实打实的策略了,但关键赚不赚钱这另说。
证明一个策略是否有效的过程叫做“策略回测”或者“回测”(Backtest),一个被回测证明了有效的策略才敢放到基金经理的案头上,之后敝号会另起一篇详细介绍策略的构建和回测流程。
为啥还要强调“可数量化”呢?
因为可数量化的交易规则才能写成计算机程序啊,用来识别形态等进出场信号,实现可以无人值守的全自动交易,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写在计算机交易系统里的量化策略。
要不然,没有计算机的辅助,基金经理一个人要看将近 4000 支股票,那不得疯了啊,同时看 100 支也得手忙脚乱。
看到这里,应该明白量化策略到底是啥玩意儿了吧,那量化策略一般都有哪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策略该如何分类呢?量化选股、多因子选股、Alpha 策略等名称各异的策略间到底是啥关系呢?这些问题很容易就让初涉量化的小伙伴一头雾水,一脸懵 B 状。

(三)
量****化策略按应用的投资领域不同,分别叫做股票量化策略、期货量化策略、期权量化策略等,不同金融领域的数据和机制的不同,策略原理和类型也大不相同,那我们着重说说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股票量化和期货量化这两个领域下的量化策略。
股票量化策略主要有两个分类,一个是量化选股策略,一个是量化择时策略。
(四)
量化选股
量化选股就是采用量化的手段选出股票,一般平常我们听到的多因子选股、指数增强和 Smart Beta 策略都属于量化选股的范畴,它的目的就是从众多股票当中筛选出“好的”股票。
多因子选股,原理就是基于若干个自己认为有效的因子(市盈率 PE、市净率 PB、市值、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 ROE、分红率、MACD、波动率、换手率等)确定股票“价值”,筛选出“高价值”的股票,作为一个股票组合。
其实绝大部分选股策略都可以归结为多因子选股策略,因为你选股总得有原因吧,这个选股的原因或因素都可以表达成为“因子”,无论这个因子是基本面指标还是技术面指标,或者是更另类的东西。
举个很另类的例子,就是之前某韩国宽客,在韩朝边境附近装了地震探测仪,一旦地表出现比较大的震动,有可能就是三胖家又在试验导弹了,赶紧做空韩国股票指数,一试一个准儿。这个“地震率”就是一个因子,达到设定的阈值就做空,地震率越大仓位就越重。
还有现在炒的火热的人工智能选股、机器学习选股、深度学习选股也都属于多因子选股范畴,因为这些底层数学模型的输入都是高维的因子向量或矩阵。
所以呢,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简单的认为“量化选股 ≈ 多因子选股(广义)”,多因子选股的目的就是从一大堆股票当中选出“好的”股票,构成一个股票组合,虽然这个“好”是见仁见智的。
(五)
Alpha 策略/指数增强/Smart Beta
多因子选股选出一个股票组合以后呢,如果长期持有这个组合,股票组合会随着大盘起起落落,收益很不稳定,即使你选股很厉害,股票收益超越大盘 30%,但今年大盘下跌了 35%,你的绝对收益也是亏损了 5%。
所以呢,为了对冲掉大盘起伏的风险,获取超越大盘的绝对超额收益(Alpha),买入股票组合的同时,卖空代表大盘的股指期货(例如沪深 300 股指期货),无论大盘是涨是跌,只要你多因子选出的股票组合走势比大盘强,你就可以盈利,例如股票组合下跌了 10%,而大盘却下跌了 20%,就可以赚取 10% 的收益,当然这是在不考虑交易费用和基差的情况下。
因此呢,同时买入股票组合和卖空股指期货的策略叫做股票对冲策略或者是 Alpha 策略。
当然了,有的人认为大盘后期走势较强,希望自己的股票组合走的比大盘走势更强,于是选定沪深 300 指数(假如)作为基准,选股的目标就是显著超越指数,那这个选股策略就叫做指数增强策略,简称指数增强。
**而 Smart Beta 策略就是介于 Alpha 策略和指数增强策略之间,**它除了要跟踪选定的基准指数之外,还要超越指数。Beta 策略一般是指被动投资策略,纯粹就是跟踪选定的指数,让它 Smart(聪明)一点呢,就是找机会在跟踪的过程中慢慢超越指数,这是一种带有主动性的被动投资策略。
小结一下,量化选股 ≈多因子选股(广义),其中包含了 Alpha 策略、指数增强、Smart Beta 策略等,这三者主要是按选股目的来区分的。
(六)
量化择时
量化择时策略是指采用量化的方法为股票进行择时,也就是为选定的若干个股票选择进场和出场的时机。
它与量化选股策略不同之处在于策略的目的,量化选股是为了在众多股票当中选择“好的”股票,而量化择时则是已经有了一个股票池了,然后为股票选择合适的买入和卖出时机。
有的量化选股策略是不需要注重买入卖出时机的,比如说 Alpha 策略,基本都是定期换仓(每周、每月、每季等),因为股票和大盘基本上都是同涨同跌,只需要考虑股票组合走势比股指期货强就行了。
量化择时策略的实现方式一般也是基于若干个指标,例如传统的择时策略是基于 RSI、MACD、KDJ 等技术指标或者自建指标,可以构建简单的线性模型或者复杂的模型(如支持向量机 SVM 等)。
(七)
期货量化策略
说完了股票量化策略,来说说国内资管规模排第二的期货量化策略,大家一般称之为 CTA 策略(CommodityTrading Advisor,商品交易顾问),有人一说自己是“做 CTA 的”,大家就知道他是开发期货领域的量化策略。
CTA 策略主要也是两大分类,一是趋势策略,二是套利策略。

(八)
趋势策略
**趋势策略顾名思义就是跟踪趋势的策略,往往就是单方向看涨或看跌,是一种单边策略。**国内期货多空方向都可以做,而且可以日内多次开平仓(T+0),因此非常适合做趋势策略。
趋势策略跟股票的量化择时策略很相似,实现方式一般也是定义若干个技术指标,然后根据指标信号做多或做空,除了把握买点跟卖点之外,由于期货的高杠杆特性,仓位控制也显得非常重要。
趋势策略的盈利非常依赖市场的波动性,不怕大涨,也不怕大跌,跟踪趋势方向就好,由于一般每个期货品种每年也只有几次大趋势,所以趋势策略的胜率一般较低,但赔率高,也就是说有可能连续几次都是亏损的,但只要趋势一来,不仅能弥补前亏还有盈余。
根据交易周期的不同,趋势策略被分为日间策略和日内策略。
日间策略:一般指持有隔夜仓位的策略,一般持有几天(短线策略)、几周(中线策略)、甚至更长(长线策略)时间。经典策略有均线策略、MACD 策略、海龟策略等。
日内策略:一般指不持有隔夜仓位的策略, 经典策略有 R-Breaker 策略、Dual Thrust 策略、菲阿里四价策略、空中花园策略等。
(九)
套利策略
套利策略是一种均值回复的策略,它的原理就是具有相关性的不同品种之间拥有比较稳定的关系,一旦这种关系出现异常,则大概率会出现回复到之前正常的状态,因此这是一种双(多)边策略。
举个例子,品种 A 和品种 B 受相同的基本面因素影响,品种 A 的价格日常比品种 B 高 5 块钱,也就是价差为 5,有一天打开行情发现,品种 A 比品种 B 高了 15 块钱,并且是历史上极少出现的情况,很可能是情绪主导未能回复到正常价差范围,于是做空品种 A,做多品种 B,等价差回复到正常状态 5 的时候,便可以赚取其中 10 块钱的价差。
由于套利策略背后的金融逻辑性比较强,所以交易的胜率比较高,但赔率会相对较小,套利不一定是无风险的哦,很可能就是赚几次小钱,然后价差逐渐扩大,未能回复到正常范围,导致巨亏的。
套利策略一般分为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跨市场套利,简单介绍一下:
跨期套利:同一个品种不同期限的合约上出现了不合理的价差,建立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头寸,等待价差回复到合理范围。
跨品种套利:两(多)个品种的合约上出现了不合理的价差,建立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头寸,等待价差回复到合理范围。
跨市场套利:不同交易所的同一个品种的合约上出现了不合理的价差,建立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头寸,等待价差回复到合理范围。
看吧,归根到底,套利的本质就是寻找不同合约之间的不合理价差,然后希望其回到正常状态便可以盈利。
(十)
上文主要是介绍了策略的定义和策略的主要分类,由于篇幅有限,未能深入到每个策略的原理和实现细节当中,这会在《量化百问》专栏的策略篇中进行单独深入的讲解。

量化说
您的关注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